原题链接:
- 144. Binary Tree Preorder Traversal
- 94. Binary Tree Inorder Traversal
- 145. Binary Tree Postorder Traversal
整体思路
三道题的解决思路可统一,模板也极其相似,比九章提供的更漂亮。
- 将二叉树分为“左”(包括一路向左,经过的所有实际左+根)、“右”(包括实际的右)两种节点
- 使用同样的顺序将“左”节点入栈
- 在合适的时机转向(转向后,“右”节点即成为“左”节点)、访问节点、或出栈
比如{1,2,3},当cur位于节点1时,1、2属于“左”节点,3属于“右”节点。DFS的非递归实现本质上是在协调入栈、出栈和访问,三种操作的顺序。上述统一使得我们“几乎”不再需要关注入栈顺序,仅需要重点关注出栈和访问(第3点),随着接下来的分析,你将逐渐体会到这种简化带来的好处。
将对节点的访问定义为results.add(node.val);
,分析如下:
先序&&中序:
先序和中序的情况是极其相似的。
- 先序的实际顺序:根左右
- 中序的实际顺序:左根右
使用上述思路,先序和中序的遍历顺序可统一为:“左”“右”。
给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代码也会比较相似。实际情况正是如此,先序与中序的区别只在于对“左”节点的访问上。
先序的实现
每次遍历到“左”节点,先输出再入栈(当然,输出之后该节点就没用了)。
需要注意的是,遍历到最左下的节点时,实际上输出的已经不再是实际的根节点,而是实际的左节点。这符合先序的定义。
|
|
而后,因为我们已经访问过所有“左”节点,现在只需要将这些没用的节点出栈,然后转向到“右”节点。于是“右”节点也变成了“左”节点,后续处理同上。
|
|
完整代码如下:
|
|
中序的实现
基于对先序的分析,先序与中序的区别只在于对“左”节点的处理上
,我们调整一行代码即可完成中序遍历。
|
|
先序先访问实际根,后访问实际左,而中序恰好相反,因此要先出栈再输出。相同的是,访问完根+左子树(先序)或左子树+根(中序)后,都需要转向到“右”节点,使“右”节点称为新的“左”节点。
完整代码如下:
|
|
后序
后序的情况略有不同,但仍然十分简洁。
- 后序的实际顺序:左右根
入栈顺序不变,我们只需要考虑第3点的变化“在合适的时机转向”。出栈的对象一定都是“左”节点(“右”节点会在转向后称为“左”节点,然后入栈),也就是实际的左或根;实际的左可以当做左右子树都为null的根,所以我们只需要分析实际的根。
对于实际的根,需要保证先后访问了左子树、右子树之后,才能访问根。实际的右节点、左节点、根节点都会成为“左”节点入栈,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出栈之前,将该节点视作实际的根节点,并检查其右子树是否已被访问即可。如果不存在右子树,或右子树已被访问了,那么可以访问根节点,出栈,并不需要转向;如果还没有访问,就转向,使其“右”节点成为“左”节点,等着它先被访问之后,再来访问根节点。
所以,我们需要增加一个标志,记录右子树的访问情况。如果访问了右子树,那么一定是刚刚访问的那个节点last,因为我们已经维护了左右根的顺序。因此,可以使用root.right == last
是否访问了右子树。
完整代码如下:
|
|
总结
思路简洁万岁!模板大法万岁!
消灭人类暴政,世界属于三体!